Sara想寫這篇很久了,到底,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動腦就想不勞而獲得到答案的 伸手牌 呢?如果發現這些伸手牌是慣犯,到底要如何跟他們說NO?又或者是看了這篇文章後你驚覺自己竟然是個伸手牌,要如何改掉這種壞習慣,培養自己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本篇文章會帶你了解伸手牌生成的原因、改掉伸手牌壞習慣的步驟、以及當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伸手牌到底該如何回應,我們生活周遭常遇到不動腦就開口的人,凡舉豬隊友、家人、失憶老闆、健忘廠商⋯⋯等一大堆有這種症狀的人,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轉發給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唷!
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 伸手牌 ?

我發現有好多人都在抱怨他的同事、朋友、爸媽⋯⋯等都是伸手牌,問問題之前都不會自己找答案,完全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伸手牌是怎麼來的呢?
1. 從小受家庭教育影響
從小的家庭與教育環境真的會深深影響人格發展,如果從小家庭就把他們保護得很好,遇到任何問題或者需求時,他們根本不需要動腦家人就已經幫忙解決困難了。
這樣的過度保護或寵溺,的確會嚴重影響一個人往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他們會認為碰到問題時,所有困難本來就會自動被解決,他們永遠不需要擔心這些。
擁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通常也具有最頑固的伸手牌習慣,有時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自己找答案,而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的確難以撼動,導致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2. 不知道該怎麼找答案
這類伸手牌最常見的族群之一應該就是爸爸媽媽了🤣
Sara發現周遭朋友的爸媽,或是 Sara自己的爸媽,遇到問題時第一個反應會自己思考要怎麼解決,當快轉自己老道的經驗不足以應付這個難題時,下一秒就會轉頭問我「這個要怎麼用?我不會!」沒錯,就是這樣,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
另一個常見的族群則是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或是剛踏入一個新領域的新人,他們或許知道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自己解決,但因為不會使用工具,或者是對於環境太陌生,不想浪費過多的時間摸索或試錯,而傾向直接詢問他人。
3. 有嘗試找答案但找不到,或不確定對不對
第三種類型的伸手牌族群是最好解決的,因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確認」,他們已經自己找好答案了,答案或許對或許錯,你也只需要回答YES or NO即可。
最常見的情況就發生在職場中,需要向前輩或主管詢問自己的做法正不正確,或者是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而這類族群的人通常只要給他們幾次的反饋,他們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4. 沒什麼原因,就是懶!
最後這個伸手牌族群是最棘手的,他們明明就能夠自己找答案,但就是懶!死都不自己找解答,一定要先問一下才高興,也是最常讓Sara氣得牙癢癢的人!
如何改掉伸手牌的壞習慣

看完了上面4種伸手牌的特質,如果你驚覺你就是伸手牌的一員,那往後開始試試看下面的做法,照著做,你一定能夠改掉伸手牌的壞習慣!
步驟1:發現問題
當你遇到了問題,先定義這個問題屬於新的問題,還是舊的問題(也就是你曾遇過的問題)。
步驟2:找資料
1. 新問題
1) 網路搜尋:
現在網路這麼方便,什麼問題Google一下就知道了,或是在FB、PTT、Dcard⋯⋯等各大社群論壇,多嘗試不同的關鍵字去搜尋,你甚至可以去尋找與你問題相關屬性的部落格,只要有耐心花一點時間一定能照找到答案。
〈例如〉
- 問題:如何用iPhone手機螢幕錄影。
- 定義問題:屬於新問題。
- 找資料:Google搜尋「手機螢幕錄影」 → 發現一堆Android手機螢幕錄影教學 → 更改關鍵字「iPhone 螢幕錄影」 → 點進2~3個網址後找到答案 → 問題得到解決。
2) 自有資料庫搜尋:
如果是工作上比較複雜或者專業的問題,或許透過網路或社群論壇都無法有效幫助到你,但公司一定會有前人留下的參考資料、公司共用槽或者信件往來,這時只要花一些時間摸熟公司資料的存放位置,以及在郵箱搜尋一些關鍵字,一定都能夠找到你要的答案。
2. 舊問題
1) 直接回想舊問題的解答(What):
你就直接回想之前到底遇到這個問題的解答是什麼吧!如果想破頭還是回想不起來,那就採取下一個方法。
2) 回憶之前如何找到解決辦法(How):
你或許無法直接回想起舊問題的解答,但你可能會記得當你上一次在找解答時,你是「如何找答案」的。
〈例如〉
- 問題:如何煮紅燒牛肉麵。
- 定義問題:屬於舊問題。
- 回想解答:想不起上一次的食譜。
- 回想如何解答:記得上一次要找紅燒牛肉麵的做法時,是在看Youtube影片剛好點進某一個部落客的網站找到的 → 回去Youtube搜尋紅燒牛肉麵 → 找到上次的那部影片 → 點進網址找到食譜 → 舊問題得到解決。
3) 當作新問題重新找解答:
如果前兩個方法都回想不起來的話,那你就把這個舊問題當作是新問題去尋找解答吧!
步驟3:詢問他人
如果自己嘗試過後沒有辦法找到答案時,才來詢問他人,請教別人時也可以分成兩種問法,一種是直接問答案(What),另一種是問找答案的方法(How)。
1. 直接問答案(What)
這種問法適合詢問快狠準的答案,比如所有的作業流程你都清楚,但不確定參考的數值是什麼的時候,可以請教前輩或主管,這個解答通常只會花費5秒鐘即可完成。
〈例如〉
- 問題:公司本季採買的存貨週轉率訂定標準為何?
- 定義問題:屬於新問題。
- 找資料:本季新訂定的數值,只有主管或前輩才清楚,無法自行找到資料,因此選擇詢問他人。
- 詢問他人:因只需要知道訂定標準即可,採取「直接問答案」 → 詢問主管本季採買的存貨週轉率訂定標準為何 → 主管回覆 6 → 問題得到解決。
2. 問找答案的方法(How)
這問法適合需要花時間,或是實際操作過一遍才能找到答案的情況,比如某APP最新的功能推出,網路上還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參考如何使用,剛好朋友對這個APP很熟悉,需要向他請教使用APP新功能的方法。
〈例如〉
- 問題:APP最新功能推出,卻不會使用。
- 定義問題:屬於新問題。
- 找資料:APP的使用教學寫得不清楚,網路上也還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參考。
- 詢問他人:因需要實際教學或操作才能學會,採取「問找答案的方法」 → 詢問對APP很懂的朋友該如何操作 → 朋友告訴你一個論壇專門討論類似的問題,並提供你連結參考 → 打開連結後學習使用方法 → 實際自己操作一次 → 問題得到解決。
步驟4:解決問題
不管是自己搜尋資料解決問題,或者是詢問他人才得到解答,都應該要把這些答案,或是得到答案的方法學習起來,以免下一次遇到相同問題卻忘記答案是什麼。另外,你可以當伸手牌,但別人不一定需要回答你的問題,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當你詢問別人得到幫助後,也別忘了禮貌性地說聲謝謝,有禮貌的往來才會讓人際關係走得更長久。
如何向伸手牌說NO!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想幫忙,而是太忙碌,或者是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但對方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當伸手牌,這時候真的會很想翻白眼轉頭就走,要怎麼有效地回絕伸手牌呢?怕陷入人際關係尷尬的話,我們可以依照伸手牌的嚴重程度給予相對應的回應。
1. 不知道要怎麼找答案的伸手牌
這些人並不是惡意地跟你討答案,可能是真的求助無門,或者對尋找答案的方法不熟悉,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要教他們如何去找答案(How),儘量避免直接給他們答案(What),這道理就跟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是一樣的,有智慧地回應也可以避免更多伸手牌的產生,因為有時這些手牌的確可能是我們的縱容造成的,所以在回答別人時,也要記住這些要點。
2. 有嘗試找過答案的 伸手牌
這些屬於最好處理的伸手牌,畢竟他們有上進的態度,會先自己找解決方法,找不到答案時再求助他人,所以在回應這類的伸手牌時,除了直接糾正他們的錯誤或者提供正確答案之外,還可以給他們一些找答案的方向,長久下來,相信這些伸手牌終究會成功找到答案的。
3. 純粹懶的 伸手牌
這些伸手牌真的是最不要臉也最難搞的,你的懶惰憑什麼要別人幫你解決? 如果遇到這些明明已經問過好多次一樣的問題還是繼續問,或者是這個問題明明就Google一下就有答案了,Sara會直接回答「這個我也不知道耶,可能要Google一下吧!」
我知道在職場上一定會有很多失憶的老闆,因為Sara自己也遇過數不清的失憶老闆,明明就回答過一模一樣的問題8次了,也把答案直接放在LINE記事本、公告欄,任何醒目的地方我都試過了,還是沒用!我嚴重懷疑這些失憶的老闆不只失憶還瞎了,但沒辦法他們是老闆,我們寄人籬下只能想辦法快速搞定這些鳥事然後繼續我們重要的工作。
所以Sara最常做的事就是截圖以前回答過相同問題的訊息傳送給老闆,最好連你在訊息搜尋框內搜尋的關鍵字也一起截圖,讓老闆了解我不只知道這個答案,還曾經傳送給他過很多次了!然後就馬上繼續做自己的工作,面對老闆重複的問題,你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回答即可。
Hi there~
謝謝你看完我的文章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想法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也歡迎追蹤我的 粉絲專頁 或者是 Instagram
如果我的內容有幫助到你,那就⋯⋯
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真的非常感謝你,see you soon:)
本篇文章素材來源:
Flat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問完說個謝謝真的感受差很多,之前有人就沒頭沒尾的一直問我美國的事情,我們的對話一直有一搭沒一搭的持續好幾天,最後的結束還是我留完好幾句話然後他不讀不回連個謝謝也沒有
是呀!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他人任何問題,得到答案簡單說個謝謝,真的是最基本的禮貌